建国以来,我国连续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根据这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
各少数民族人口稳步增长。
这既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和谐、团结、包容,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各民族平等相待,和衷共济,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
汉族外,确认41个少数民族。民族构成:
汉族:547,283,057人,占93.94%;少数民族:35,320,360 人,占6.06%。

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僮人6,611,455;维吾尔人3,640,125;回人3,559,350;
彝人3,254,269;藏人2,775,622;苗人2,511,339
满人2,418,931;蒙人1,462,956;布依人1,247,883
朝鲜人1,120,405;其他各族共6,718,025人。

二、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6月30日,28个省、市、自治区共有汉族人口651,296,368人,占总人口94.22%;各少数民族人口39,883,909人,占5.78%。

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有:蒙古族1,965,766人;回族4,473,147人:藏族2,501,174人;维吾尔族3,996,311人;苗族2,782,088人;彝族3,380,960人;壮族8,386,140人;布依族1,348,055人;朝鲜族1,339,569人;满族2,695,675人。

三、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
人口民族分布
汉族人口936,703,824人,占93.3%;各少数民族人口67,233,254人,占6.7%
同1964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汉族人口增加285,407,456人,增长43.8%;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7,309,518人,增长68.4%。
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由1964年人口普查时的10个增加为15个。

各民族人口排名
合计 1,003,913,927
1 汉族 936,674,944
2 壮族 13,383,086
3 回族 7,228,398
4 维吾尔族 5,963,491
5 彝族 5,453,564
6 苗族 5,021,175
7 满族 4,304,981
8 藏族 3,847,875
9 蒙古族 3,411,367
10 土家族 2,836,814

11 布依族 2,119,345
12 朝鲜族 1,765,204
13 侗族 1,426,400
14 瑶族 1,411,967
15 白族 1,132,224
16 哈尼族 1,058,806
17 哈萨克族 907,546
18 黎族 887,107
19 傣族 839,496
** 未识别民族 799,705
20 傈僳族 481,884

21 畲族 371,965
22 拉祜族 304,256
23 佤族 298,611
24 水族 286,908
25 东乡族 279,523
26 纳西族 251,592
27 土族 159,632
28 柯尔克孜族 113,386
29 羌族 102,815
30 达斡尔族 94,126

31 景颇族 92,976
32 仫佬族 90,357
33 锡伯族 83,683
34 撒拉族 69,135
35 布朗族 58,473
36 仡佬族 54,164
37 毛南族 38,159
38 塔吉克族 26,600
39 普米族 24,238
40 怒族 22,896

41 阿昌族 20,433
42 鄂温克族 19,398
43 京族 13,108
44 崩龙族 12,297
45 乌孜别克族 12,213
46 基诺族 11,962
47 裕固族 10,568
48 保安族 9,017 ** 入籍 4,937
49 独龙族 4,633
50 塔塔尔族 4,122

51 鄂伦春族 4,103
52 俄罗斯族 2,917
53 高山族 1,650
54 赫哲族 1,489
55 门巴族 1,140
56 珞巴族 1,066

四、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人口民族分布
汉族人口为1 042 482 187人,占91.96%;少数民族人口为91 200 314人,占8.01%。
同1982年相比,八年间汉族人口增加了101 602 066人,增长10.80%;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3 905 147人,增长35.52%。
由于实行少数民族优待政策,约有1500万汉族改回或改成少数民族。

各民族人口排名
汉族 1 042 482 187人
蒙古族 4 806 849人
回族 8 602 978人
藏族 4 593 330人
维吾尔族 7 214 431人
苗族 7 398 035人
彝族 6 572 173人
壮族 15 489 630人
布依族 2 545 059人
朝鲜族 1 920 597人

满族 9 821 180人
侗族 2 514 014人
瑶族 2 134 013人
白族 1 594 827人
土家族 5 704 223人
哈尼族 1 253 952人
哈萨克族 1 111 718人
傣族 1 025 128人
黎族 1 110 900人
僳僳族 574 856人

佤族 351 974人
畲族 630 378人
高山族 2 909人
拉祜族 411 476人
水族 345 993人
东乡族 373 872人
纳西族 278 009人
景颇族 119 209人
柯尔克孜族 141 549人
土族 191 624人

达斡尔族 121 357人
仫佬族 159 328人
羌族 198 252人
布朗族 82 280人
撒拉族 87 697人
毛南族 71 968人
仡佬族 437 997人
锡伯族 172 847人
阿昌族 27 708人
普米族 29 657人

塔吉克族 33 538人
怒族 27 123人
乌孜别克族 14 502人
俄罗斯族 13 504人
鄂温克族 26 315人
德昂族 15 462人
保安族 12 212人
裕固族 12 297人
京族 18915人
塔塔尔族 4 873人

独龙族 5 816人
鄂伦春族 6 965人
赫哲族 4 245人
门巴族 7 475人
珞巴族 2 312人
基诺族 18 021人
其他未识别的民族 749 341人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 3 421人

与1982年相比,超过100万的民族由16个增加到19个,人口低于100万但高于10万的民族由13个增加至15个。
与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8年人口增长一倍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土家族、仡佬族、锡伯族、俄罗斯族、赫哲族。

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人口民族分布
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
同199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11.2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16.70%。

各少数民族人口(万)
1000万以上(2个)
注:壮族、满族与汉族执行同样的计划生育政策,即城市一胎,农村2胎,禁止2胎以上
壮族 1617.88
满族 1068.23
1000-500万(7个)
回族 981.68
苗族 894.01
维吾尔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500-100万(9个)
布依族 297.15
侗族 296.03
瑶族 263.74
朝鲜族 192.38
白族 185.81
哈尼族 143.97
哈萨克族 125.05
黎族 124.78
傣族 115.90

100-50万(4个)
畲族 70.96
僳僳族 63.49
仡佬族 57.94
东乡族 51.38
50-10万(13个)
拉祜族 45.37
水族 40.69
佤族 39.66
纳西族 30.88
羌族 30.61
土族 24.12

仫佬族 20.74
锡伯族 18.88
柯尔柯孜族 16.08
达斡尔族 13.24
景颇族 13.21
毛南族 10.72
撒拉族 10.45
10万以下(20个)
布朗族 9.19
塔吉克族 4.10
阿昌族 3.39

普米族 3.36
鄂温克族 3.05
怒族 2.88
京族 2.25
基诺族 2.09
德昂族 1.79
保安族 1.65
俄罗斯族 1.56
裕固族 1.37
乌孜别克族 1.24

门巴族 0.89
鄂伦春族 0.82
独龙族 0.74
塔塔尔族 0.49
赫哲族 0.45
高山族 0.45
珞巴族 0.29

六、200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中文名称
| 标准罗马字母/代码/数字代码
| 标准数字代码
| 人口
| 汉族
| Han/HA
| 01
| 1,220,844,520
| 壮族
| Zhuang/ZH
| 08
| 16,926,381
| 满族
| Man/MA
| 11
| 10,387,958
| 回族
| Hui/HU
| 03
| 10,586,087
| 苗族
| Miao/MH
| 06
| 9,426,007
| 维吾尔族
| Uyghur/UG
| 05
| 10,069,346
| 土家族
| Tujia/TJ
| 15
| 8,353,912
| 彝族
| Yi/YI
| 07
| 8,714,393
| 蒙古族
| Mongol/MG
| 02
| 5,981,840
| 藏族
| Tibetan/ZA
| 04
| 6,282,187
| 布依族
| Buyei/BY
| 09
| 2,870,034
| 侗族
| Dong/DO
| 12
| 2,879,974
| 瑶族
| Yao/YA
| 13
| 2,796,003
| 朝鲜族
| Chosen/CS
| 10
| 1,830,929
| 白族
| Bai/BA
| 14
| 1,933,510
| 哈尼族
| Hani/HN
| 16
| 1,660,932
| 哈萨克族
| Kazak/KZ
| 17
| 1,462,588
| 黎族
| Li/LI
| 19
| 1,463,064
| 傣族
| Dai/DA
| 18
| 1,261,311
| 畲族
| She/SH
| 22
| 708,651
| 僳僳族
| Lisu/LS
| 20
| 702,839
| 仡佬族
| Gelao/GL
| 37
| 550,746
| 东乡族
| Dongxiang/DX
| 26
| 621,500
| 高山族
| Gaoshan/GS
| 23
| 4,009
| 拉祜族
| Lahu/LH
| 24
| 485,966
| 水族
| Sui/SU
| 25
| 411,847
| 佤族
| Va/VA
| 21
| 429,709
| 纳西族
| Naxi/NX
| 27
| 326,295
| 羌族
| Qiang/QI
| 33
| 309,576
| 土族
| Tu/TU
| 30
| 289,565
| 仫佬族
| Mulao/ML
| 32
| 216,257
| 锡伯族
| Xibe/XB
| 38
| 190,481
| 柯尔克孜族
| Kirgiz/KG
| 29
| 186,708
| 达斡尔族
| Daur/DU
| 31
| 131,992
| 景颇族
| Jingpo/JP
| 28
| 147,828
| 毛南族
| Maonan/MN
| 36
| 101,192
| 撒拉族
| Salar/SL
| 35
| 130,607
| 布朗族
| Blang/BL
| 34
| 119,639
| 塔吉克族
| Tajik/TA
| 41
| 51,069
| 阿昌族
| Achang/AC
| 39
| 39,555
| 普米族
| Pumi/PM
| 40
| 42,861
| 鄂温克族
| Ewenki/EW
| 45
| 30,875
| 怒族
| Nu/NU
| 42
| 37,523
| 京族
| Gin/GI
| 49
| 28,199
| 基诺族
| Jino/JN
| 56
| 23,143
| 德昂族
| Deang/DE
| 46
| 20,556
| 保安族
| Bonan/BO
| 47
| 20,074
| 俄罗斯族
| Russ/RS
| 44
| 15,393
| 裕固族
| Yugur/YG
| 48
| 14,378
| 乌兹别克族
| Uzbek/UZ
| 43
| 10,569
| 门巴族
| Monba/MB
| 54
| 10,561
| 鄂伦春族
| Oroqen/OR
| 52
| 8,659
| 独龙族
| Derung/DR
| 51
| 6,930
| 赫哲族
| Hezhen/HZ
| 53
| 5,354
| 塔塔尔族
| Tatar/TT
| 50
| 3,556
| 珞巴族
| Lhoba/LB
| 55
| 3,682
|
七、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排序(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
注:壮族、满族与汉族执行同样的计划生育政策,即城市一胎,农村2胎,禁止2胎以上。
壮族 1617.88
满族 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
回族 981.68
苗族 894.01
维吾尔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500-1000万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个)
布依族 297.15
侗族 296.03
瑶族 263.74
朝鲜族 192.38
白族 185.81
哈尼族 143.97
哈萨克族 125.05
黎族 124.78
傣族 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4个)
畲族 70.96
僳僳族 63.49
仡佬族 57.94
东乡族 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13个)
拉祜族 45.37
水族 40.69
佤族 39.66
纳西族 30.88
羌族 30.61
土族 24.12

仫佬族 20.74
锡伯族 18.88
柯尔柯孜族 16.08
达斡尔族 13.24
景颇族 13.21
毛南族 10.72
撒拉族 10.45

从1953年的6.06%,到1964年的5.78%,到1982年的6.7%,到1990年的8.01%,到2000年的8.41%,到2009年的8.49%,到2020年的8.89%,既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关爱,又体现了各民族在党的富民政策下的发展一日千里,与时俱进。
这些数据是对美国和西方污蔑中国侵害人权,强制劳动,种族灭绝的无耻谰言的有力回击!
 |